首页 >> 行业动态 >>咖啡动态 >> 鮀城咖啡馆趋向多元化经营
详细内容

鮀城咖啡馆趋向多元化经营


   据《汕头都市报》报道,上世纪90年代末,一批商人率先将咖啡文化引入鮀城,开设了别具异国情调的咖啡馆。直至本世纪初,提起咖啡馆,汕头人首先想到的还是上岛、名典、米萝等老品牌。十年后的今天,这些早期进驻鮀城的咖啡品牌仍然活跃在本土市场,但已只是众多咖啡馆的选择之一。  

  今年来,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鮀城街头巷尾,上网输出关键词“汕头、咖啡馆”,竟搜出近40家咖啡馆,而实际上,我市的咖啡馆数量远不止此。虽说同是咖啡馆,卖点却各有春秋,经营方向也南辕北辙。那么我市的咖啡馆经营现状如何?商家靠何卖点让咖啡馆在“功夫茶”的城市中屹立不倒的呢?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走访。

80家咖啡馆遍布全城

经营模式各具特色

  眼下,汕头咖啡馆遍地开花,想找个喝咖啡的地方绝非难事,既有临街近百平米的大店,也有隐于巷陌角落里的小栈,在城区游走,随处可闻见弥漫在空气当中的咖啡香。据了解,短短一年内,我市就新开了数十家咖啡馆,目前中心城区至少分布有近80家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如果算上澄海、潮阳两地,汕头市现有的咖啡馆不下百家;其中部分品牌开有2到3家分店,最多者坐拥分店近10家。而商家似乎并不避讳同行竞争,哪里有市场就往哪扎,即便是店挨店,也不成问题,仅以天山南路为例,就有3家咖啡馆相邻经营。

  昔日极其罕见的咖啡馆,如今却是扎堆经营,而随着经营模式地分化,原本象征着“高大上”的消遣档次也在逐步走向平民化,以强调个性色彩或凸显特色文化的形态将咖啡融入到百姓生活中。在这些咖啡馆中,近几年最新颖的当数颇具怀旧味道的庭院式咖啡馆,取一庭院或楼阁,放上几张木桌藤椅,角落里摆放着缝纫机、唱片机、屏风,吊扇咿呀作响,再加上一曲古老的音乐,中西文化在这里水乳交融,堪比咖啡文化盛行的厦门鼓浪屿;门店式无疑是汕头咖啡馆最常见的经营模式,慵懒的沙发,落地玻璃窗,比庭院式多了几分现代的装潢,带给都市人更多的舒适和惬意。

  经营模式各有千秋,咖啡价格也是丰俭由人,一杯普通的卡布奇诺,从二三十元到五六十元不等,消费群体的年龄也从十几二十岁跨越到五六十岁,可见咖啡已经满城“飘香”。

   懂咖啡的人越来越多

  咖啡起源于非洲,在欧美等地咖啡文化发展已经极为成熟,而在茶文化盛行的潮汕地区,咖啡仍然是一种带着“小资”色彩的饮品。潮汕地区以功夫茶闻名世界,功夫茶文化源远流长,对很多潮汕人来说,喝茶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而对于咖啡,不少人的认识仍停留在浓缩咖啡阶段,而近年来,随着咖啡馆的盛行,咖啡文化也开始为市民所认知,逐渐渗透入家庭生活。

  Jane和Jora在市区开了一家咖啡馆,五年来,她们见证了汕头咖啡文化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Jane说,2009年刚开店的时候,汕头的咖啡馆屈指可数,懂得咖啡文化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地提高,喝咖啡懂咖啡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今年以来,我市咖啡馆的数量出现暴增,也越来越专业化,咖啡渐渐为市民所接受和认知,现在有些人还会买器皿回去自己冲泡咖啡。

  Jane说,她们开店的初衷正是希望咖啡渗透入寻常百姓家,使咖啡文化“发酵”得更为成熟。

  竞争激烈经营不乐观

  咖啡馆扎堆经营,所带来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匆匆开张,再匆匆关张的咖啡馆不在少数。面对同行增多短兵相接的局面,不少商家开始考虑转型,打破固有的经营模式,掺入多种元素招揽顾客,咖啡馆不再是单纯喝咖啡的地方,俨然休闲“综合体”。

  在走访了汕头市区多家咖啡馆后记者发现,大部分店面均装潢精致,商家显然有意营造小资情调和雅致的氛围,以吸引更多客源。然而不同的是,有的咖啡店已经形成以书店、咖啡饮品、简餐为综合体的场所,有的则是不定期举办文化沙龙、培训授学、分享会,或放映电影等等,实现多元化经营。

  可即便如此,多数咖啡店的经营现状仍旧不乐观。一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笔账:每月店面租金5000元左右,以每人消费30元计算,每天的上座率要超过一半以上,才能保底。这个目标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很难达到。虽说这些年喝咖啡的市民确实有所增加,但本土固有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真正懂得咖啡的人并不多,走进咖啡馆喝咖啡的顾客有限,且咖啡馆翻座率低,一杯饮品就能耗上几个小时,加上租金猛涨,成本高企,这些因素均制约着小众咖啡馆的发展,如果不标新立异,走多元化,自营咖啡馆很快会被市场淘汰。

 喝的是味道还是情调?

  市民认为本地咖啡馆注重情调更应提高品质

  现如今,咖啡馆数量庞大,经营者贩卖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一些咖啡馆的环境越发精致,尽管风格迥异,但无一例外都散发出小资雅致的情调,然而在味道上,却并非十分讲究。

  对此,受访的市民持不同态度。有人认为咖啡馆本来就是一个别有风情的休闲场所,惬意舒适慵懒自在就是它特有的环境和氛围,抛开这些与情调相关的元素,咖啡再好喝也失去咖啡馆的本色,与路边摊有何区别?

  但市民杨先生则认为,去咖啡馆就是为了喝到纯正的咖啡,现在不少咖啡馆只注重环境,咖啡品质和口味却令人大失所望,还不如速食店的一杯速溶咖啡。他觉得,咖啡馆最好是味道与情调两者兼备,方能体现其品位。

   本土饮食习惯令咖啡店“变味”

  美名曰“咖啡馆”,但真正懂得品咖啡的群体不大,反倒是进咖啡馆吃中西餐、喝功夫茶的人不少。而为了迎合更多市民的需求,经营者也不得不使咖啡馆“变味”,咖啡馆因此有点名不符实。

  长平路一家咖啡餐饮店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来店里消费的顾客大部分以中西餐为主,纯粹品咖啡的人占比不到3成。而在金砂东路某家咖啡馆工作人员也表示,喝咖啡的人比早些年的确增多了,但主要是一些讲究情调的年轻白领或商务人员。很多顾客一坐下来,要么点饮品、果汁,要么就是一壶花茶,甚至是功夫茶,所以他们也只好增加非咖啡饮品的种类,满足顾客需求。

  此外,令不少经营者感到奇怪的是,吃惯了苦瓜的汕头人竟然难以接受咖啡之苦。“有位顾客往咖啡里加入一整包的砂糖,喝了一口,还嫌太苦。”咖啡馆老板小林说,真正的咖啡本身带有苦味,但很多顾客接受不了,经常可以看到有人不停往咖啡里加糖,一杯好好的咖啡变成了糖水。某连锁咖啡馆的负责人对此颇有同感,“在汕头设立的几家分店的用糖量比深圳、广州等地的分店的用糖量明显要多。”该负责人说。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