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咖啡动态 >> 咖啡,舌尖上的巴西味
详细内容

咖啡,舌尖上的巴西味


   提到巴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足球,还有沙滩和美女,当然,也少不了咖啡。巴西是大名鼎鼎的“咖啡王国”,全国至少有40亿棵咖啡树,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消费和出口国。细心的球迷一定还记得,世界杯开幕前不久,来自巴西的足球教练库卡就曾因为“喝咖啡”与一位跟队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直接冲突。当时,有人为库卡辩护,理由是“喝咖啡是巴西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就像中国人喝茶一样普遍。”日前,借着到巴西利亚采访中国驻巴西大使的机会,本报记者参观了一家位于巴西利亚市郊的咖啡加工厂,了解咖啡的加工过程,还有巴西人的咖啡文化。

  辨别>>>好咖啡看得见闻得着

  记者和几位国内外同行当天参观的这家咖啡机加工厂名叫“Sitio”,直译为“现场”,市场部经理朱莉安娜告诉我们,这里可以翻译为“咖啡之家”。在进入咖啡加工车间之前,朱莉安娜先带领记者直观地了解了什么是好的和不好的咖啡。

  在一间大约20平方米的小屋里,从业已经32年的咖啡师格里马蒂像平时一样工作着在。同事们经常打趣他,说这个跟咖啡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头有些怪怪的。

  格里马蒂眼前一张不大的圆桌上,放着20杯咖啡,他们来自5组咖啡豆。“来,把鼻子凑到杯子前,闻一下这几组咖啡的味道有何不同,然后告诉我,哪个是好的,哪个是不好的。”格里马蒂说。

  记者依次闻了5组咖啡,有的散发出浓郁的咖啡香,有的则明显刺鼻。格里马蒂哈哈一笑,点点头,“分辨咖啡的好坏就是这么简单,坏咖啡是骗不了人的”。

  紧接着,格里马蒂又飞快地品尝了20杯咖啡,当然不是喝下,而是喝一口,品味一下,然后吐掉,并且在每一组咖啡豆对应的卡片上迅速记录着,“通过品尝,可以知道烘焙过程是否正确。”

  “再让我们来看看冲泡之前的咖啡粉吧!”格里马蒂拿出两包咖啡粉,当然,一包来自于他供职的这家工厂,另一家来自欧洲。“好的咖啡粉颜色上是有些金黄的,这个就有些太黑了。”他指了一下来自欧洲的咖啡,再次让记者闻闻味道。果然,颜色更黑的那一份,气味上要差一些。

  加工>>>孕育香味需要过几道关

  紧接着,朱莉安娜带我们去了加工厂,各种机器轰隆隆地转着,咖啡的香味很霸道地弥散在空气中。“在进入工厂之前,已经经过了咖啡豆的采摘、去掉皮和果实以及晾晒的过程。”朱莉安娜指着进门的一台大机器介绍,“这台机器是碾豆机,主要是磨掉咖啡豆表面的黄色外壳。一般来说,每次进入机器的咖啡豆有480公斤,去壳以及除杂质后还剩下400公斤。”

  接下来,就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干燥。据朱莉安娜介绍,干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晾晒,一种是机器干燥。因为自然晾晒受到天气的影响较大,而且效率低,所以一般大工厂都选择了机器干燥。干燥之后,再通过称重将咖啡豆分为四个等级。“重量最重的是一级,然后是二级,以此类推。”朱莉安娜说。

  进过上述步骤,生咖啡的制作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烘焙。烘焙炉的温度高达230摄氏度,烘焙时间为20分钟左右。“然后要经过降温,通常需要24小时的凉水降温和通风冷却,因为高温烘焙会令咖啡的营养和口感遭到破坏。”朱莉安娜说,经过这些步骤,熟的咖啡豆就已经制作完成了。

  有的咖啡豆会被按照要求磨成咖啡粉,粗粒的,中粒的,还有细粒的。磨成粉的过程中同样会遇到高温的情况,所以还需要二度降温,时间是6小时左右。

  廉价>>>平民百姓也喝得起的饮料

  加工完成后,就进入了包装过程。在包装车间,咖啡豆和咖啡粉们被装进袋子或者盒子,就像我们看到过的所有流水线一样。

  “还有时间,来品尝一下咖啡吧。”参观结束后,朱莉安娜热情地招呼记者,“我们的加工厂是巴西利亚地区最大的,1960年成立的,跟巴西利亚这座城市同龄。”

  品尝过后,发现咖啡的味道不错,记者打算买一点回家送朋友,便询问了下价格。“咖啡豆要24雷亚尔一公斤,咖啡粉是14雷亚尔一公斤。”前台的一位小姑娘的报价,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不到40元人民币就能买上一公斤,实在是物美价廉。要掏钱包的时候,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些天在巴西的各种场所都能看到咖啡的影子:租车行、酒店大堂、大型专卖店,只要有地方能摆上一台咖啡机的,都会为你提供一杯美味的咖啡,而且绝不是速溶。

  更不用说巴西街头随处可见的咖啡馆,他们的规模很小,但价格却比大型连锁咖啡便宜很多。“巴西人只会在家里或者到当地的小咖啡馆喝咖啡,因为大家感觉这才是正宗的咖啡。”朱莉安娜说,在巴西,咖啡就是最普通的饮料,人人都喝,人人都喝得起。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