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咖啡动态 >> 100多个老板的咖啡馆集体微创业,到底行不行?
详细内容

100多个老板的咖啡馆集体微创业,到底行不行?


去年6月份,大连小伙王连珺和孙晓龙向社会大众发出邀请,希望找到有共同理想和目标的人,众筹合股开一家咖啡馆。这场创业风刮得很多年轻人心痒痒,去年12月24日,他们的想法终于变成现实,一家拥有92个年轻老板的咖啡馆在我市出现,把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众人筹资开咖啡馆,并非在大连首创,去年包括北上广在内多个大城市有类似情况出现,然而近日,分散在各地的“很多人咖啡馆”纷纷传出经营不佳的消息,有的店甚至已经挂牌转让,这不禁让人担忧,我们大连的“很多人咖啡馆”它还好吗?

不亏也不赚,111个老板只有1人转股退出

目标:500股,150万元资金,这是“很多人”开业前的理想状态,虽然从去年6月份到12月份,只募集了130多股,40多万元资金,但因为找到一个性价比较高的店面,“很多人”在众人的期盼中诞生。经营已快半年,很多人对其经营情况较为关心,在持续众筹的状态下,它的老板由开业时的92人增至111人。对于经营状态,这111名老板可以定期从股东群的邮件中获悉。对于外人来说,王连珺的一席话或许可以解答疑惑,“这半年,我们一直处于试运营状态,经营上可以说是持平,既没赚什么钱,也不至于闭店。”王连珺说,每月店里人工成本1万多元,房租1万多元,食物成本七八千元,再加上其他消耗,一个月支出3万元左右,而按人均来店消费20多元计算,平均一天客流量60人左右,收入支出两相一抵消,所剩无几。

不怎么赚钱,这种状态,并非大连的“很多人”独有,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包括杭州在内的一些“很多人”因为不赚钱,老板们已经开始谈转让。孙晓龙说,从众筹至今111个股东中,只有1人因为家里急用钱离开,不过这人并没有退股,而是把股份转给了别人。“人在,就有希望。”这是“很多人”坚定不移的信念。

股东太多了,开业至今只开两次“股东大会”

多人当老板,投票表决制,梦想快实现,很多人被这股新的创业风潮搅得心痒难耐最终亲身体验,然而激情的背后却存在着一些隐忧,那就是“人多手杂”事难定。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部分“很多人”也因此面临着分崩离析的窘境,然而大连的“很多人”却在这道门槛前站出了不同的姿态。

去年12月24日开店前的那些个周末,王连珺的手机几乎全天都在充电,店址、店名、租金、店员、定价,几乎每周他们都要召开一次股东会议,对这些重大决定进行投票。最多时40多人同时到场开会。王连珺说,那个时候,核心股东们,个个忙得像陀螺一样,不过成就感超强。然而当“很多人”诞生后,几乎每周一次的“股东大会”淡出了股东们的视野,“从开业至今,我们只召开了两次股东大会,一次有十多个人参加,一次有二十多个人参加。”王连珺解释,几乎所有的老板都是兼职开咖啡馆,各有各的事,不是重大决定,不会组织大规模的股东大会,而是由一些常来店里、了解运营情况的股东们决定。据悉,这个决策圈子有20多个人,并不是固定的,不断有人淡出,也不断有人参与进来。王连珺和一些核心股东的想法是,经营上的事瞬息万变,需要紧紧抓住时机,如果每件事都召集100多个股东投票决定,可能连一个拖把都买不回来。

刚涨价15%,咖啡馆能否突破经营瓶颈?

虽说从召集众筹至今,“很多人”一共筹集了50多万元资金,这些资金却早已被装修、预支房租及固定设备投入等消耗一空,“为了能开店,我和一些股东甚至还给这个店借了30多万元外债。”王连珺说,现在这80万元支出仍未收回,像微信营销、微博营销等宣传手段,也因为资金紧张无法有效实现。

虽然咖啡馆每个月收支平衡,但多赚的房租钱又被不断扩大经营所需的投入填充。王连珺说,刚开始,店里只卖咖啡、果汁和甜品,随着人流量增多,现在又多了软饮、三明治、薯条、自制披萨等多个品种,这些食物的原料购进以及制造设备的投入也不是一笔小钱。

就在本周一,一个新决定在“很多人”里产生,那就是上调产品价格。王连珺及部分股东决定将店里所售产品价格整体上调15%。虽然这个决定让一些股东不解,然而这个决定并没有召开股东大会,王连珺说,他调查了咖啡馆翻牌率等参数,得出一个结论,即使涨价,也不会影响现有的客流量,涨价势在必行。

靠涨价能否使得“很多人”咖啡馆走出经营瓶颈?王连珺的回答耐人寻味,他说,赚钱是咖啡馆的一项重要目标,但并非终极目标,他们不是为了多赚钱而涨价,而是按照正确的经营策略在做这件事,当然涨价多赚的收入也是他们所需要的。

跟一个人开咖啡馆、两个人合伙开咖啡馆比起来,上百人合伙开咖啡馆让人感到声势浩大,王连珺说,虽然他没有对大连所有咖啡馆经营状况做过系统调查,但在跟多名业内人士交流过后,他了解到,虽然咖啡馆还没有实现盈利,但目前店里的客流量在大连咖啡馆中算是不错的,这也让“很多人”有了坚守的底气和信心。

不过也有人好奇,一个店有上百位老板,如果这些老板将自己身边有效资源调动起来,“很多人”的客流量也许早就翻番了,王连珺说,他们的这种创业模式是众筹创业,除了筹集资金的模式跟一般公司不同,经营模式跟普通公司接近,股东们只是负责出资,没有义务负责想办法盈利,股东们要做的只是每个月看财务报表。

此外,王连珺觉得,去咖啡馆喝咖啡是一种生活情调,并非生活必需品、食品等快消品,再加上人们距离咖啡馆的远近不同,工作性质也不一样,做“人人宣传”的意义不大。记者了解到,咖啡馆里的股东们并非对自己的店无动于衷,虽然大部分人不参与具体运营,但闲暇帮着看会儿店,为店里换个灯泡,力所能及的事,股东们还是会热心参与。

按照最初的合同约定,咖啡开业后以两年为一个运营周期,届时,是分红还是解散,将会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考验王连珺等人的时间还有一年半,未来他会交出怎样一份答卷,众筹咖啡馆是否对他这个组织“大脑”产生人所难知的压力?

“有的股东为咖啡馆热心地忙活着,有的人冷眼旁观,但大部分人都不忘初衷,那就是开咖啡馆的终极目的,是出于我们共同的兴趣,对咖啡的热爱以及创业的激情。”王连珺说,两年后,即使没分到红,相信学习创业和实现梦想的乐趣也会让大家觉得没有白投入。对于自己是否会因人多而产生压力的问题,这个80后是这样回答的:“人多就会产生分歧,这是一定的,不合没问题,只要互相尊重就OK了。”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