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咖啡动态 >> 同样是“待用”,土快餐为何不如洋咖啡“热”
详细内容

同样是“待用”,土快餐为何不如洋咖啡“热”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全世界都公认的一个道理,但“待用快餐”这个从天而降的“馅饼”,正以公益的形式证明着天下有免费的午餐,这份午餐专门提供给生活有困难的人。“待用快餐”在中国逐步兴起,源于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今年4月份在微博上的呼吁,希望国内餐馆可以为残疾人、老年人、生活困难的人提供待餐盒饭,由爱心人士认领购买过后,由餐馆提供给需要的人士。“待用快餐”公益的新颖之处在于买的人不知道谁会吃,吃的人不知道是谁买的。在昆明,知道“待用快餐”的人不多,但是已经有商家参与已久。这样一份看似维护受助者尊严的公益行为,在昆明开展的如何呢?

网络热议 现实遇冷

“待用快餐”的概念来自于在欧洲已非常普遍的“待用咖啡”。这个传统起源于意大利南部的咖啡馆,在那里消费的人常常多买一两杯,留着给贫困的咖啡爱好者享用。囊中羞涩的顾客可以问“有待用咖啡么?”如果有就可以享用一杯香醇的咖啡。“待用快餐”的初衷有两个,一是为需要的人提供一餐温饱;二是能激发每个人的善心。

在“待用快餐”发起人陈里的微博中,对于“待用公益”这一理念推广和解释的长微博目前已有过万的转发量,评论者有大力赞成此善举的,也有很大一部分网友提出质疑,认为扶贫济困的工作不应该让民众来承担。昆明也有几家餐馆在今年年初相继加入到“待用快餐”的行列里,古道食府和福照楼是最先参与这项活动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待用快餐”理念里追求的人人微公益的理想,在昆明遇到重重障碍。

古道食府:剖因“无人问津”场面

10月21日,在北市区和谐世纪美食广场,记者几经周折,在一处不起眼的二楼商铺找到了今年4月份媒体普遍宣传的昆明“待用快餐”商家古道食府。记者原定计划是购买一份“待用快餐”,然后次日向餐馆询问这一份快餐的去向,并看餐馆有没有对施助者和受助者作相关登记。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落座后,记者观察到这家饭店既没有在明显位置张贴任何有关“待用快餐”的宣传画,也没有在菜单上注明有这样的公益活动。记者向一名服务员问可不可以购买“待用快餐”时,这位服务员一脸茫然,似乎根本不知道“待用快餐”为何物。记者表示听朋友说这家餐馆有这样的活动,于是这名服务员又问了其他两名服务员,她们均表示对此完全不知。无奈之下,记者只能从手机里找到几个月前的报道,并向服务员询问当时接受采访的路经理是否在店。

最后,服务员带记者找到了餐厅主管路经理,他对之前出现的局面表示道歉,于是把这半年来有关他们餐馆的“待用快餐”的兴衰历程娓娓道来。路经理解释到:“刚开始实行的时候,我们制作了宣传板和贴画放置在餐厅楼下,但是发现食客根本无暇顾及,也基本无人问津。”古道食府发起“待用快餐”源于2012年6月,当时路经理看到餐馆周围有流浪者晚上蜷缩在幼儿园门口,从他们的表情上看,又冷又饿,于是路经理买了几份盒饭供给他们。后来,路经理看到昆明的其他餐馆开始推出“待用快餐”的概念,于是向老板提出这个想法。开始实行后,令路经理不解的是顾客对此薄弱的认知和冷淡的反应。后来,“待用快餐”的宣传板就被其他餐馆的优惠酬宾信息“淹没”,信心全无的路经理干脆没有向新的员工提起此事,便有了记者落座时的尴尬场面。

“到目前为止,仅有8位流浪者和残疾人通过媒体知晓我们,并到店点过‘待用快餐’,以每人15元的标准提供给他们。”路经理表示由于没有顾客主动认领,这些费用都是他们自行承担,这与“待用快餐”的理念相去甚远。

对于未来是否要将“待用快餐”继续实行,路经理表示一路走下来,规划这条路的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有很多阻碍。其一,顾客的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传统观念里,对弱势群体的照顾理应由民政部门承担,“待用”这个概念,看似是有尊严的受助和施助,但是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还是只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其二,对于施助者的这笔钱是否落到了实处,会不会被餐厅“既赚了名声,又落了好处”,是很多消费者现实的顾虑;其三,“待用快餐”所帮助的对象是否有渠道了解到这些提供服务的餐厅,这些餐厅是否在他们所能承受的地理位置范围内,这是餐厅之前没有过多考虑的。这3个原因不仅是昆明这个“待用公益”还不成气候的城市存在的,也是全国“待用公益”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过,路经理最后表示,既然自己选择了心中的公益梦想,就一定会想方设法把它传递下去。联合周围的其他商家、在餐桌下设置提示牌等都是下一步他将实行的计划。

福照楼:质疑声中前行

在昆明实施“待用快餐”的行列里,福照楼的品牌可以说“响当当”。在昆明拥有6家店,以及前期积累的品牌名声,为福照楼实行“待用快餐”打下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从今年4月起,福照楼的锦江分店和云瑞分店都进行了“待用快餐”的试行,他们用“善食堂”的标识是否换来了善行和善言呢?

记者来到该餐厅云瑞分店看到,门口的电子显示屏上写有“今天待用快餐还剩5份”,一位服务员见记者咨询“待用快餐”如何购买,立即给了记者一份宣传卡,上面写有“没有人做,就没有受益者”。福照楼的两个门店每天分别提供6份“待用快餐”,每位爱心人士限购3份。福照楼对于每一个有要求领取的人不问其身份,这也符合最初“待用快餐”的本意。

虽然福照楼没有惨淡到“无人问津”的场面,但是效果也不如人意,总是问的多,认购的少。据云瑞店主管许女士介绍,每个月大概会收到6-7份顾客捐赠的“待用快餐”,大概每月会有10人左右来认领,其中有3-4位是几乎每天都会来的。许女士说大多数的快餐都是他们餐馆自行承担的,因为顾客认购的数量远远不及需要帮助的人士到店用餐的数量。许女士笑言,“待用快餐”的标准是两荤两素一汤,比他们的员工餐还要丰富。

问及顾客认购的快餐及领用者是否会作相关登记时,许女士拿出一个本子,上面的很多页都记录了领用人的大概情况及领用日期,在其中一页记录里,写有“两位男子,一位50岁上下,一位年龄不详,50岁男子身体有病,失去劳动能力”,下面记录了他们认领的时间,几乎连续领用了两个月。许女士说,这样的记录一方面是帮助餐馆了解长期领用者的相关情况;另一方面是对施助者有个交代。

但是,“待用公益”所倡导的善行链条,因为商家的参与,反而不时遭到一些质疑。许女士说,同行之间常常有人怀疑他们参与这项公益活动的目的不纯,认为他们是为了商业炒作,也有市民认为慈善只与“有钱人”有关,或者帮助弱势群体只是政府的责任。

不光外面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些员工对“待用快餐”的理念也不理解。一遍遍从上至下的宣传,许女士慢慢认识到,以往公益的主体过分被“标签化”,任何人和商家都可以是公益的主体。

许女士也谈到遇过的一些来意不善者,“他们往往3-4个人来要求点免费快餐,把食物弄的一地都是,每次都剩很多。” 不辨身份、不问来路的“待用快餐”理念,让受助者有尊严地获得帮助,也让一些人骗取免费的餐饮。但是,许女士坚定地认为:“这样的做法毕竟是少数,他们的善念善行会一直持续。”

“待用公益” 举步维艰

陈里说: “拒绝挨饿,拒绝乞讨,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大创举。”他提到:“不要把‘待用快餐’说的多么伟大,也不要对它有风言风语,这就是老百姓帮助老百姓的微公益。”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余个省份的300余家餐馆参与其中。

云南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的卢女士分析了“待用快餐”遇冷的原因。公民的公益意识在国外和国内有很大区别,近年来传统的公益主体,例如红十字会等曝出的捐款丑闻等,大大打击了普通市民对公益的信任,所以渐渐有了“谈公益色变”的趋势。另一方面,市民的善行不时被少数不劳而获的人利用,导致一些所谓的街头乞讨者实现“富足”的状态。真假难分的受助者,遮遮掩掩的公益账目,让微公益举步维艰。

不过,其他城市好的做法值得昆明借鉴。例如南京“待用快餐”发起人丁艺今年曾在某电视台访谈中谈到南京有将近40家餐馆加入到“待用快餐”的行列,这些餐馆在加入之前,都必须签订一份诚信协议,协议内容为每一份 “待用快餐”落实到需要者的手里,并且保证食品的质量。

   此外,针对某一特定人群,比如一些商家专门对环卫工人发起的“待用水”在其他城市效果良好,市民认购踊跃。对贫困家庭发起的“待用书包”,“待用赡养费”等,也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待用公益”能否落到实处,受助者是否真正有尊严并且体面的接受帮助并且清楚的知道获助的渠道,施助者能否消除对某些公益黑幕的误会,将是“待用公益”面临的难题。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