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咖啡动态 >> 网络书店遇见咖啡馆:书中自有黄金屋
详细内容

网络书店遇见咖啡馆:书中自有黄金屋


      钟妍南坪某咖啡馆的常客。不久前,细心的她发现一排排图书在店内悄然上架,生活休闲、历史人文等图书应有尽有。品味咖啡之余,她总忍不住拿起几本翻上一翻,不经意间,一个下午的时光便溜走了。像钟妍这样为书驻足的客人不在少数,“自从店里多了这些图书,很多客人停留时间是以前的两倍,人均消费也增加了。”店老板陈媛元兴奋地告诉商报记者,这些图书并非她购买的,而是一家网上阅读服务公司(俗称“网络书店”或“网络图书馆”)免费提供的。
      如今,“网络图书馆”独辟蹊径,以免费阅读的运营模式,向企业要利润,在书中觅得“黄金屋”,实现了互联网与实体书店的联姻,掘金图书市场。
      将图书馆开进咖啡屋
     “在店内放置图书,以吸引客人,并不稀奇,但考虑到成本等问题,一直没有落实。”陈媛元告诉商报记者,每天都有大量新书出版,加之书籍又是易消耗品,买新书就得淘汰旧书,如更换不及时,这些书很快便失去了吸引力。
      与网络图书馆的合作,源于一次偶然。当时陈媛元得知,对方不仅可以一次性免费提供200本图书,而且3个月更换一次新书,而她只需管理好这些图书即可。“过去,客人们喝完咖啡、聊天后便走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些书籍吸引,停留时间比原来多出一倍。而且书籍定期更换,客人总是可以读到新鲜东西。”陈对于这样“零成本”的待客方式十分满意。
      据了解,在重庆,十余家咖啡馆与网络图书馆建立起合作关系,双方互惠互利。昨日,从事网络图书运营的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裁张丽娟向商报记者透露,实际上,这种看似“免费”的合作方式,给双方均带来不小的收益。
     “我们为咖啡馆免费提供200~500册书籍,并根据他们的要求配置个性化图书,3个月一换,每本书上都有公司的LOGO。这其实为我们做了很大的免费宣传,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我们,并加入会员,维护了顾客粘度。”张丽娟介绍,咖啡馆方面只需提供摆放书籍的空间,并协助管理与借阅即可。商报记者了解到,在该公司的日常开支中,几乎是没有“广告宣传”这一项,已在全国十多个城市,牵手约60余家咖啡馆。
      免费图书馆的长征路
      事实上,翻开网络图书馆的发展履历,就会发现,咖啡屋里的图书馆不过相当于他们的“物流仓储中心”。因为网络图书馆的发迹点其实是互联网,以互联网为平台,为用户免费提供借阅、送书上门等服务。
      某文化传媒公司副总裁张丽娟向商报记者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人年均阅读图书数量为4.5本,远远低于日本40本和以色列64本,有近六成网友依然选择读纸质图书,但国人能接受的纸质图书平均价格仅为11.17元。“这组数据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既然有这么多网友热爱阅读,为何不将图书馆搬到网络上呢?”于是,网络图书馆应运而生。
      在网络图书馆里,书非借不能读。用户成功注册后,只需轻点鼠标,在网站上选择感兴趣的书籍,3~5天后,便有员工免费送书上门。阅读完毕,用户只要在网上提交还书申请,便有工作人员上门收书。如此一来,用户足不出户便可轻松阅读。而这些服务全部免费,用户只需为借书缴纳一定的押金即可。
      张丽娟透露,随着越来越多用户的加入,无疑增加了物流和人力成本,咖啡馆在提供阅读的同时,也实行免费借阅服务,缓解一部分送书压力,有需要的人可自行取书借书,且全国的咖啡馆均通借通还,会员在重庆借了一本书,甚至可以在深圳还书。“其实咖啡馆就是我们借阅业务在线下拓展的一个渠道,也相当于是物流点。”她说。
     “免费”背后的盈利模式
      假如“免费”这一杀手锏,早已在电商行业中屡见不鲜,“免费借书”这盘棋便是网络图书馆的独到之处。那么,公司如何在免费借阅中谋求商业利润呢?商报记者了解到,网络图书馆通过一套“自造血”系统,为“免费”提供了一个可循环的盈利模式。
     “对个人免费,向企业收费”正是网络图书馆得以循环运转的核心。“根据企业大小、类型、规模等不同,为各个企业量身打造图书馆,企业买单、员工阅读。”从事网络图书馆运营的某文化公司负责人说,通过前期走访发现,对于不少企业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书籍和对书籍进行管理,是个难题。同时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会渐渐在全国设立分公司,如何让每个“分支”都建立好员工图书馆,也不是件易事。于是公司会根据企业提出的需求,整体供应书籍,并提供自助式信息管理系统。
      据悉,网络图书馆“青番茄”是一家专业的图书馆建设、管理者,吸引了中石化、腾讯等大企业客户的关注。“若企业图书馆的书籍不更换,便成了‘死’书,我们让这些书籍流动起来,定期成批更换,让员工们始终可以读到新鲜内容。这一做法很得企业欢迎。”某文化传媒公司副总裁张丽娟透露说,通过向企业收取几千到几万元的年费,达到了“自造血”的功能。除了“每企一馆”,该公司还在尝试打造“每园一馆”、“每校一馆”等商业模式,通过为幼儿园、学校等建立专业图书馆,实现对免费模式的“输血”。
      商机诊脉
      复制“青番茄”
      关键在建立稳定商业生态
     “网络图书馆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放长线钓大鱼’,也就是说,它的一切‘免费’都是为了给企业建图书馆服务。”在重庆工商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陈亚华看来,一些爱宅在家读书、上网或去咖啡馆读书的主力人群,一般是企业白领,抓住这些白领阅读的定位,提供符合他们阅读口味的书籍,进而使他们被动培养一种和阅读相关的生活方式,便是商机。
     “针对个人和一些个人咖啡馆免费是有独到之处的,个人鲜有建设图书馆的,而一家咖啡馆可能也只能是小型项目,往往很难有盈利空间。如果是大企业建图书馆,那显然是大手笔的投入。”陈亚华介绍说,商业领域中,往往是80%的客户对利润的贡献是零,而其中20%的客户,可能提供了全部利润,而网络图书馆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表示,“免费模式往往更看重的是长期建立起来的商业生态系统,如“青番茄”网络图书馆最初的参与者有自己、读者个人和咖啡馆,唯独缺供血者,但通过培养了读者的需求,建立起了生意命脉,读者背后的企业文化,为了满足员工的阅读需求,催生了企业建图书馆的需求,最终让生意源泉浮出水面。”廖成林分析说。
      在廖成林看来,网络图书馆的商业模式,并不只是在文化阅读领域独享,在有相对稳定的目标客户群体的行业、领域都可复制,关键在于建立起稳定的商业生态。如不少市民有养花卉的需求,企事业单位或其他大型机构的会议或办公,都有花卉消费的需求,如果复制“青番茄”网络图书馆的模式,便可以建立起一个免费为个人送花、定期更换花卉,只收取一定花卉的租金,而对企业等大客户则可收取服务费,建立起一个花卉消费的商业链。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