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咖啡动态 >> 跟风建的咖啡馆 转眼成了一阵风
详细内容

跟风建的咖啡馆 转眼成了一阵风


   郑州很多人咖啡馆最近一个月内只更新了5条微博,且内容一模一样:现整体转让。而这次关门易主,距离首次开张营业仅一年。

  微博中提到咖啡馆“现营业中”,而1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国贸360A座的很多人咖啡馆,在记者停留的一个多小时内,未看到有顾客临门。

  正值营业时间,160平方米的屋内关着灯,窗帘全部被拉上,仅有角落里的挂壁电视上单曲循环播放着张震岳的《路口》,“破碎的痴梦,丢到马桶让水流……”

  借着电视屏幕散发的微弱光芒,记者看到屋内有6个卡位、一张台球桌。一个中年男子躺在软凳上酣睡,双脚对着一台正嗡嗡作响的落地扇。此时隔壁的美甲店,不时传出女孩的欢笑声,而这厢异常沉静。

  郑州很多人咖啡馆的发起人刘冰承认,转让的原因是股东太多,内部管理出现了问题。

  对于众筹这种商业运营模式,虽然媒体曾争相报道,很多人咖啡馆也曾“辉煌一时”,但其实自出生起,就已暗藏危机。

  在“很多人”开业之初,其股东之一张含旭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就表达了隐忧,最终由于理念不同,几个元老级的股东离开了团队。而且,由于股东所持股份几乎均等,股东人数又多,怎样兼顾民主与效率,成为头等难题。

  时至今日,门可罗雀,易主在即。“除了众筹这种商业模式本身弊端的显露,归根结底还是生意不好。”“很多人”一位前股东如是说。“多股东的情况下,信息的上传下达就是问题。‘很多人’的转手是个案,问题出在管理上,但大部分咖啡馆关门,归根结底是生意不好。”与“很多人”在同一写字楼的阿布阿布咖啡馆负责人也如此认为。

  目前局面

  楼咖普遍生存艰难

  可在3年前,在写字楼里开咖啡馆还是一种风潮,各式咖啡馆如雨后春笋,在郑州稍知名的写字楼里接二连三地冒出。“给白领一个放松、休闲的场所”在当时被认为是未来写字楼商业的又一趋势。

  难道如今写字楼商业童话破灭了?

  作为第一家进驻国贸中心A座的咖啡馆,小武的阿布阿布咖啡馆运营已近5年。

  他说,看到过太多楼咖(写字楼里的咖啡馆)转手或关门,绝大部分都不盈利,“有一个店转手了四五次,还有一个店开张不到一个月就停业转让。”

  7月13日,在国贸中心A座,一家106平方米的咖啡馆登出招租信息;半个月前,同一写字楼里,另外一家70平方米的咖啡馆也打出转让信息,理由是“合作伙伴突发变故,无力经营”。

  而一个要求匿名的微博公众账号则说得更为直接:“这年头,除了留下的老一批咖啡馆有能力生存,谁还真准备开咖啡馆,那绝对是SB。”

  单单在国贸中心A座,记者就看到大象去旅行、魔卡小镇、宽咖啡馆、老地方茶咖啡馆、品季gourmand咖啡、玫瑰蜜糖等诸多写字楼咖啡馆。

  小武认同郑州写字楼咖啡馆扎堆、市场趋饱和的行业现状,“市场被老楼咖给垄断了,老楼咖培养有固定的客户群。”

  同时,大型连锁商业综合体的挤压、房租和人力成本的上涨、消费目标群的开拓困难和难以维系,让小武感慨:“楼咖越来越难做,变成了土豪玩的游戏。”

  “转让费、半年一缴房租、装修成本、家具设备,一台咖啡机便宜的也要1万元,在写字楼内建一个100平方米的咖啡店,前期投资得花25万元。”

  圆梦艰难

  创业者多有文艺情怀 并不是实干家

  每一个文艺青年,都有一个开咖啡馆的梦。换种说法就是,开咖啡馆的人大多都有一种文艺情怀,而不是要赚钱的实干家。

  “他们想要的是,把生活当成工作,把工作当成生活的理想。”郑州天空之城咖啡馆负责人程华晓说,这些人往往对商业不甚了解,只凭兴趣爱好。

  小武也有同样的认识,郑州经营写字楼咖啡馆的创业者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甚至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但大多数在遭遇经营不善后成了“炮灰”,小武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不坚持”。

  “开咖啡馆起步容易、门槛低、易复制,但创业者在管理、进货,以及与各种渠道打交道方面遇到了困难,便退缩了。”小武总结出写字楼咖啡馆接二连三关门的原因,“这两年受商业咖啡和街边咖啡店冲击大,写字楼咖啡馆客流量明显减少。家里人也认为这不是正经工作。”

  而女老板打头阵的咖啡馆关门的概率更大。在小武看来,女老板更多的是把开咖啡馆当做一种理想,而没有将其当成一门生意在经营。

  这传递出的是,创业者对商业的把握不够精准,并没有按照商业规律去操作。

  同时,咖啡店造梦者容易在营销、财务和经营理念上犯错。

  “过去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得有O2O的互联网营销思维。不要转载别人的信息,要传递自己做咖啡的理念,要会营销,还得有理财观念,又不能太自我。”小武说。

  郑州模式

  消费者喝的不是咖啡

  以前买“炫” 现在要感觉

  虽然在香港电影里,很多咖啡馆开在写字楼里,店铺不大,却吸引很多上班族,人们看着风景,浮想联翩,但在郑州的上班族,真的“慢不下来”。

  郑州很多楼咖虽然紧邻商业区,但绝大部分顾客并不是写字楼里的白领。

  “上班族大部分是骑电动车的打工者,中午吃12元以下的外卖,消费一杯32元的咖啡,对他们有压力。”小武说。

  “上班期间白领出不来,中午又要午休,外人知道楼咖的少,即便知道,逛累了也是进星巴克,不会上楼的。”前楼咖经营者“一起拽QQ”说。

  “很多客流是靠朋友引来的。”小武说,现在他店内的顾客群主要是18到30岁的年轻人,大多是通过微博、微信关注店铺的粉丝好友。“周末和晚上是咖啡店的旺时,即便这样,昨天来20个人,今天可能才2个。”

  北京很多人咖啡馆的发起人“蚊二妞”曾说,“我想,有50个股东,每个股东不得有5个左右的朋友啊,那就至少有250个固定客户,250个固定客户每人又有5个左右的朋友……”但那仅仅是最理想的极致状态。

  “一起拽QQ”这样形容郑州人消费咖啡的心理,“爱追大牌,看星巴克刚来时排长龙的现象就知道,大部分人买一杯咖啡是为了拍照‘炫’一把。”

  无疑,相较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写字楼咖啡馆,郑州模式下,大部分顾客喝咖啡是为了寻找一种小清新、小文艺的感觉。

  脚下的路

  市场一直在洗牌 不变则死

  很多业内人士称,这两年郑州的咖啡产业算是真正意义上迈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星巴克来了,花样繁多的个性咖啡馆也应声而起。去年以来,带着“韩国”字眼的漫咖啡、咖啡陪你、动物园咖啡也来参加这场咖啡盛宴。

  在程华晓看来,星巴克来了以后,郑州咖啡市场的潜力的确被激发了,市民对咖啡的接受度也比前两年高了很多,“虽然市场总量增大了,但却被少数寡头所垄断。咖啡毕竟还是小众需求,如今大牌抢占了80%的市场,其他的只能去争剩下的20%。”

  郑州市场如今的寡头无疑就是星巴克、麦咖啡,他们占据最好的位置,加上品牌优势,少有咖啡店能与之抗衡。“市场一直在洗牌,不变则死。”程华晓说。

  以小武为代表的个性咖啡馆就在谋求着改变。以电影、书籍、旅行或创业为主题的主题式咖啡馆大行其道,在小武看来,这反而是拒绝了一部分客户,“猫主题的咖啡馆,有人喜欢有人却讨厌;足球主题的咖啡馆,对球迷是好事;另外还有陶艺咖啡馆、手工咖啡馆,有特色的,反而招致部分客户的反感。”

  程华晓也认为,如今太多主题咖啡馆都只抓住了表象,没抓住核心。


认清了这是个小众市场,程华晓倒认为,专注做更小众的“精品咖啡”或许是条路子,就是专注做品质咖啡,在郑州高档社区或老外集中的地方,或能有那么一两家能做起来。

  小武也试图提高咖啡的品质,“一般咖啡馆里的咖啡豆都是熟豆,我准备买生豆,在柜台上弄一个烘焙机、压榨机,提升咖啡的新鲜度,顾客喜欢的话也可以直接买咖啡豆。”

  同时,他认为,现在郑州写字楼里的咖啡馆比较多,未来不会一下子减少太多,但一到两年内会形成稳定的数量。于是,他也开始在价格上下功夫。“以前60元一杯的咖啡,极力压缩成本后,如今只卖29元。”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